“双新”背景下的项目化学习阶段成果展示会

发布者:王强发布时间:2024-11-06浏览次数:151

为进一步探索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推动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实践与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实验学校于2024114日开展了“双新”背景下的项目化学习阶段成果展示会。此次活动有幸邀请到上海第一课堂教育交流中心常务副主任,项目化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专家沈立岑老师,为我校项目化学习阶段成果进行点评与指导。

项目初探——扎实推进

老师们在上学期项目化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将继续进行项目化学习的探索与实践。为更好地落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项目化学习推动义务教育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项目化负责教师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初步定下项目化主题,完成项目设计表的初版框架。于1021日、1028日分别进行了两场有关项目设计表修改完善的相关培训,并在沈立岑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完善项目总体设计,完成项目化课程的整体框架。

项目分享——经验共鉴

在项目化学习阶段成果展示会上,艺术组的许丽晟老师、英语组的戴麟天老师、语文组的丁怡婧老师和体育组的廖峰老师详细介绍了本学科项目的总体设计,优化过程中的思考以及对之后项目化展示课的初步设想。音乐组结合美术与语文学科,以《保尔的母鸡》作为主题,进行舞台剧设计与表演的项目化学习探索。英语组结合自然与美术学科,以《昆虫》单元作为主题,进行昆虫主题绘本的项目化学习探索。语文组结合信息科技,以《祖国河山》单元作为主题,进行“千里江山”宣传册制作的项目化学习探索。体育组结合美术与自然学科以《跑:自然地形跑》为主题,进行定向越野的项目化学习探索。

专家点评——智慧点晴

沈立岑老师首先肯定了学校在探索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效,赞扬了四组老师在项目设计上的创新,同时也对之后的展示研讨课以及学生通过项目化学习后得出的成果充满了期待。沈老师强调,项目化学习是一种教学方式,需立足于课堂,教师只有正确去理解“项目化”,学生才能在真实问题中自主合作和探究,从而达到学习的真实发生。

随着本次项目化学习阶段成果展示会的圆满落幕,老师们不仅收获了知识和方法,更激发了对教育创新的无限憧憬。在“双新”教改的浪潮中,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实验学校将继续秉持开放、探索的精神,深化项目化学习的实践与研究,为培养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和创新素养的小小复旦闵行娃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