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进教师展风采,扎实教研共成长——初中新进教师专题研讨活动

发布者:王强发布时间:2022-01-06浏览次数:537


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实验学校今年新进了19位教师,在小学部轰轰烈烈开展新进教师系列展示活动时,到罗阳中学交流轮岗的初中教师也同时开展了基于教学能力提升的新进教师展示活动。来自数学、科学、地理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集体磨课、听课、评课,在展示活动中收获成长。

 1122日,学校开展了初中新进教师专题研讨活动,四位老师分别进行了说课反思。

周玉萍老师所上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六年级的第一节性质定理课,围绕着“为什么要学?”、“怎么学?”、“怎么用?”三个重点问题,设计了不同的学生活动。通过将教材内容活动化从而推动整个教学模块的进展,激发学生的不同思维,突破教学的难点,强化教学的重点,渗透数学的核心思想和方法。在活动中,学生不仅习得了知识,更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习兴趣。

卢爽老师以《相似背景下比例线段的证明(习题课)》为例交流了比例线段证明的策略教学,高观点下看问题。该课着重从命题研究和解题策略两方面介绍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并用基本元素入图分析的方法,呈现具体问题中相似三角形发现、推理、论证的过程,揭示三角形中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以及三角形内部的三线这些基本元素在研究几何图形性质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于细微处精教学。

刘晶婷老师的《营养物质的吸收》一课,围绕“小肠有哪些结构特点?”和“小肠的结构特点是如何适应于吸收这一功能的?”这两个核心问题展开,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归纳小肠的结构特点;通过搭建“脚手架”让学生找寻证据,思考并解释这些结构对小肠的吸收功能有何帮助。她总结了实验教学的效益不仅是让学生获得某个实验技能、理解某一科学知识,更是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渗透科学精神。

陈旭栋老师以“从无到有——深度解析《中国的人口》诞生记”为题,从一个备课者的角度出发,向老师们展示了一节高质量的课是如何一步步诞生的。他提到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从“内容、方法、思维”三个角度出发,一一列举“课堂教学参考元素”,并在一节课的容量中将所想到的“课堂教学元素”一个个逐步转化为教学环节,通过“高阶包裹低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运用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点的自然习得。而一堂优秀的课也应该从“学科内容”-“学科方法”-“学科思维”-“学科视野”四个维度去挑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大局观和国际视野。用陈旭栋老师的话说:“如果我们不能去挑战学生思维的极限,那在未来我们又有什么信心去培养出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钟南山、袁隆平呢?”

活动最后,秦丹老师介绍了5位在罗阳中学交流轮岗的初中教师如何适应新环境,克服困难,开展数学、科学、地理学科之间的跨学科跨年级日常教研。几位教师在日常教研活动中互相分工,听课研讨,不同学科思维碰撞产生火花。五位教师各有特色,互相学习,彼此成就,形成了一个稳定高质量的教研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