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桃李,问学相长启新思。2025年3月17日,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实验学校全体教师齐聚博雅厅,开展本学期“问思课堂”系列的第二场教师培训。
本次专题聚焦“问思课堂高质量问题设计”,特邀上海复育教育研究院学业质量评估与改进中心主任葛守稳先生作专业指导,旨在深化教师对问题导向教学理念的理解,探索“以问促思”的实践路径,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活动由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晶婷老师主持。
热身环节
活动伊始,葛守稳先生便打破传统授课模式,创新引入了“KLW”教学法。葛先生让老师们以分组研讨形式展开学习:先系统梳理该领域的既有认知,再基于教学难点提炼出需要突破的问题,为后续深度探究埋下巧妙伏笔。期间,现场研讨氛围热烈,各组老师提出的问题都展现出教师对问题导向教学范式的深刻领悟与创新思考。
案例分享
接着,葛先生基于各学科的具体案例进行讲解,明确了新授课要设计高质量问题。以语文学科为例,葛先生指出导学课中要注意问题链的设置。数学学科要注重“找方法问题”,科学学科中要关注“找过程问题”。葛先生基于案例的分享清晰而具体,提出的方法具有可操作性,使教师们受益颇丰。
小组研讨
葛先生以综合实践课中“家乡美食星推官”这一具体项目的设计为背景,引导老师们根据已有的导向问题进行“优化”,力求探讨出更加有趣、有益、有深度的“问题”,以促进问思课堂高质量问题的设计落到实处。讨论过后,各小组代表进行分享。
教师体悟
活动结束后,教师们意犹未尽,纷纷畅谈感悟。
语文组周淑琪老师:
“本次培训让我重新审视问题设计的价值。葛先生提出的四维高质量问题标准,既锚定教学目标,又强调开放性与思维进阶。语文案例《送元二使安西》以‘问题链’串联经验唤醒、方法迁移与情感提炼,层层推进突破难点;数学案例《9加几》将生活情境转化为思维脚手架,学生在多元解法中自然建构算理。实践项目‘家乡美食星推官’的协作设计更让我意识到,优质问题需兼具学科内核与生活联结,以追问促迁移,以开放激创造。未来教学中,我将以问题为舟,载学生驶向深度思考的彼岸,让课堂成为思维生长的沃土。”
英语组汪悦雯老师:
“聆听葛先生关于问思课堂高质量问题设计的讲座,让我收获颇丰。在新授课方面,从方法迁移、概括性等维度设置问题链,以及找方法、找过程等问题形式,能有效以问题驱动课堂,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而复习课中知识梳理与拓展应用的设计思路也十分实用。深度学习所强调的深度理解、批判性思考等,与葛先生的观点高度契合。这让我意识到,今后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助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体育组顾丹妮老师:
“本次培训使我认识到,体育教学应突破技能传授局限,强化思维培养。未来将以问题链驱动学习,如队列变换策略、团队协作突破等问题,引导学生技术掌握与策略分析。通过小组对抗、情境模拟等活动,鼓励质疑创新,提升批判性思维。营造包容氛围,允许试错并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动作要领,构建知识网络。结合体育特性,推动‘学思结合’融入技能学习,实现‘体脑共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以问为媒,叩响思维之门;以思为桨,遨游知识之海。未来,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实验学校将继续深耕问题导向课堂,让每一位复旦闵行娃在“问”与“思”的滋养中,成长为主动学习、乐于探究的“小思想家”!